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有了高速路,致富加速度。2015年11月25日,在漫天飞雪中,太行山高速公路破土开工建设,河北交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立下愚公志,修建高速路。河北交通人在向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学习中,把工作当事业干、职业当创业闯,以极大的激情、热情、精力、动力,用不到3年的时间,在八百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680公里的高速公路。实践证明,太行山高速推动了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催生了山区新业态、培育了共富新模式,实现了一路高速惠泽四方百姓,造福万千群众。
一、上展下延的“路衍经济”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高速公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前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不可能收回成本等问题。如何承担、弥补巨大的还本付息资金需求,实现交通“软着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太行山高速的立项过程中,河北交通人用市场的办法,采取“肥瘦”搭配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太行山高速建设资金难题,达到了共同开发开放、共同发展壮大的目的。
太行山高速公路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PPP项目,总投资470亿元,注册资本110.8亿元,贷款规模294亿元。该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组成社会资本联合体,与政府出资人代表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中交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他们率先推广应用钢结构桥梁,有效化解了我省钢铁过剩产能,有利于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是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此,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加快研究破解推广了关键技术、加强同河钢、中冶、中铁山桥、邢台路桥等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很快提出了产业化合作意见、支持政策、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投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共同为河北化解过剩产能作出了贡献。仅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集团就承接了9850吨供太行高速使用的桥梁板合同订单。
二、前伸后续的“路衍经济”催生了太行山区“新业态”。
八百里巍巍太行,既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也蕴藏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宝藏。建成太行山高速公路,加快了太行山区农村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高速沿线打造了开放式服务区以及地方特色产品、地域特色文化展示交易体验平台,推动了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形成多业兴旺发达的产业融合大格局。以太行山高速为纽带,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健康养老等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例如在浅山丘陵区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目前种植规模达220多万亩,产量达150多万吨。
同时,着力构建了“一轴引领、三片联动、六区支撑、八廊串联”的太行山风景廊道体系。重点培育了平山温塘温泉旅游度假区、邯郸太行养生度假旅游区等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了太行山90%以上革命老区县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共连接4A级及以上景区53个,包括野三坡、白石山、西柏坡、娲皇宫等著名景点,是一条连接太行山众多旅游资源的快速通道。为了服务好广大游客,太行山高速着力打造环首都、燕山—太行山旅游产业带,塑造了“圣地西柏坡”“太行红河谷”“英雄太行山”“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品牌形象,创意设计了红色旅游形象标识和吉祥物,推动做深做实了河北太行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品牌,用高速公路这条快速纽带串起了“革命红”。
三、纵横交互的“路衍经济”培育了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共富“新模式”
太行山高速公路穿越了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覆盖了河北省全部太行山革命老区,辐射面积约26000平方公里,服务了740万山区群众。它对加快太行山区农村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以“太行山高速”为主轴,打造的“非遗+扶贫、中国实践·河北案例”已成为文旅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案例。2017年,河北省涞水县“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被选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同时,按照统筹规划、连片打造、“三区”同建、“四村”联创的路径,同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建设,重点创建了涉县太行红河谷、内丘县百果小镇、鹿泉区白鹿泉、涞源县白石山、阜平县骆驼湾、蔚县南部、涿鹿县矾山7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冀豫交界邯郸涉县王金庄高速出口不远,藏着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大洼村。早些年,这里封闭落后,村民只能依靠上山种地的微薄收入度日,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集聚村。结合太行山高速通车,大洼村着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将原本与外界相连的土路改建为硬化路,再升级为沥青路,乡村公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干净,发展旅游的门路打通了,车辆进村畅通无阻,游客们越来越多。“高路入云端,源(财)水潺潺流”,大洼的“云谷山房”很快就成了网红打卡点,真正做到了“有了好路子,过上了好日子”。
总之,通达的道路、优美的环境、蓬勃的新业态,充分发挥了交通先行引领作用,以交通解码共富经验,为乡村未来发展勾勒出更加美好的蓝图。(高旭刘广军)
(审核专家:王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