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路是将城市、农村以及地区连接起来的重要通道,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增长,地方公路通行量持续增加,原有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对有交通需求的公路进行改扩建,可加强区域间联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升交通流动性。
一、地方公路改扩建设计的前期调研
地方公路在进行改扩建交通规划前,需要提前对交通状况进行评估,对目前交通状况及存在问题取得全面了解。交通状况评估一般包括四部分:交通流量调查、交通拥堵评估、安全评估以及道路网络评估。
二、地方公路改扩建设计要点
改扩建设计的要点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以及带来的长期效益,对道路交通安全、通行顺畅和环境可持续性均具有重要影响。
要符合交通需求,考虑道路的容量、速度、通行能力等因素,以提升交通效率和降低拥堵程度;需着重考虑交通安全情况,例如,如何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才能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设计要点应充分注重环境保护,例如,采用低噪材料、节能照明设施等措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改扩建设计技术要点
以河北省某地方公路为例,将原农村公路扩建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公里,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涵、交安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改扩建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一)路线设计
1.平面设计线。路基平面设计线位于路基中心。
2.平面线形。平面线形应注意线形连续与均衡性,要与纵断面、横断面相协调。
3.圆曲线超高:超高旋转轴的位置为路线中心,超高方式为绕中心旋转。
(二)路基设计
1.路基横断面。改扩建后,路基宽度为9米,路面宽度为7米,对向双车道,一般野外路段两侧各设1米宽的绿化平台,过村路段不设绿化平台。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规定,对于三级公路对向双车道一般路段采用双向路拱横坡1.5%,土路肩横坡2.5%。
2.一般路基设计。本项目位于平原区,路基高度较小,一般填方路基采用一级边坡,边坡坡率采用1:1.5;一般挖方路基采用一级边坡,边坡坡率1:1;低填浅挖路基,上路床采用掺5%水泥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路槽开挖后基底含水量过大路段,下路床(50厘米)可采取换填砂砾处理方式。
3.旧路加宽及衔接设计。加宽段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按要求进行填前碾压,其压实度不应小于85%。为防止新旧路基不稳定,出现横向错台或者纵向裂缝的现象,加宽后的路基在填筑前,需要对老路基边坡按1:1.5边坡坡率进行清表,清表深度30厘米,在旧路基边坡上需要开挖出台阶,台阶底向内设计成4%的斜率,从下至上,开挖一阶台阶并及时填筑,再开挖下一阶,台阶的宽度为1米。
4.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既有道路路面采用分散排水的方式,改造后,野外段路面排水主要通过路拱横坡排至路面边缘,最终流入自然沟渠或低洼集水坑,不再设置路侧边沟;过村段现有路侧矩形边沟不侵占改造后建筑限界的,尽量保留,同时要确保排水是否顺畅。
(三)路面设计
1.路面设计标准。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不小于40MPa。
2.路面现状及扩建后路面结构设计。既有道路路面结构为碎石路面,路面损坏严重,致使车辆通行不畅,公路服务水平降低。扩建后,采用挖除部分土体,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
(四)桥梁、涵洞设计
既有桥涵技术状况良好,满足现有灌溉等过水功能的,保留利用,不延长;现场有沟渠,无既有桥涵,并有灌溉等过水功能要求的,需要新建桥涵;既有桥涵无法满足现有灌溉等过水功能要求的,需要拆除新建。
(五)交通安全设施
根据总体路线设计,本路段的安全设施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原则,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道路护栏、道口标柱、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
在进入村镇之前适当位置设置村庄名称标志;对向两车道只施划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黄色虚线;过村段、小曲线半径路段,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黄实线;所有平交口均应设置道口标柱,一般沿主线方向设置;里程碑布设在整公里处,百米桩布设在公路右侧里程碑之间,每100米设置一个。(张欢)
审核专家:王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