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提升冶金企业铁路运输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2-08-03 16:56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访问量:?字体 :[ 大 ][ 中 ][ 小 ]

随着国家“公转铁”政策逐步推进,冶金企业铁路运输需求大幅增加,给予了冶金企业铁路运输较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冶金企业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以首钢迁安地区铁路运输为研究对象,探索冶金企业铁路运输效能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一、背景及意义

首钢迁安地区铁路始建于1959年,最初是首钢为开发铁矿而建设的铁路,后期随着球团、烧结、焦化和钢铁冶金项目的增加而不断配套改建,具有线路纵横交错复杂、线路标准低、装卸线多而货位不足,各单位装卸设备效率低等特点。近年来,国家“公转铁”政策推进落地,冶金原燃料、钢材成品货运比不断提升,环评A类企业大宗物资货运比不低于80%。再有矿业公司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围绕各采矿点新建生产线,砂石料货运规模阶梯式增长。迁安地区铁路年运量由2018年的3400万吨跳跃式增长至2021年的5000万吨,为铁路运输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运量基础。原有铁路均围绕冶金流程需要建设,内外部运输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后,既有铁路运输在设备设施水平、生产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生产组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适应铁路运输市场发展需求的问题。为破解铁路运输瓶颈,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驱动,打破固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工序流程、延长运输服务链条,以物流产业思维和市场理念释放政策红利,提升运能空间,提高运营效率效益,全面推进铁路运输质量变革。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基础薄弱掣肘产业发展

设备设施投入早、运行时间长、更新慢。部分机车存在超期服役的情况,且大修不足。铁道线路等级为冶金企业三级铁路,一直以来以状态修为主,目前基本上处于维持低速运行状态。信号设备运行不稳定,制约运输生产效率。且受环境、地形地貌限制,站场均为“小车站”配置,容车数量较少,部分区间、车站运能不能适应整列车运输组织模式。

(二)铁路沿线运行环境复杂制约运行速度

铁路临近村镇规模在不断增大,地方村镇建设将铁路线路包围,铁路沿线行人车辆流量增加,地方村民穿越铁路线路情况非常普遍。另外,当地公路网络建设日渐发达,历史上的土路或人行过道逐步被正式公路所取代,造成了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大量增加。

(三)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水平不高

受功能定位、机构调整及行业发展等历史原因影响,主要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监控程度低、集中管控能力弱、车地人数据联控缺乏等问题。面对高运量、快节奏的生产形势变化,反映出“四个不够用”:一是人不够用,尤其是乘务员、调车员等一线岗位尤为明显。二是车不够用,造成机车、车辆不能及时回房整备。三是线路不够用,站场满线状态时有发生。四是脑子不够用,随着机车使用台数的增加,出现调度岗位“丢车”“漏发”等现象影响运输效率。这些问题反映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在人力资源优化分配、运行监控及智能调度方面的支撑度明显不够,制约着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

三、全方面提升铁路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基础设备设施优化升级

1.铁道线路质量全面提升,有序推进全域提速

把线路升级作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满足运能的重要举措,采用“国铁正线旧轨+大机检修”模式,即:购置国铁正线换下的二手钢轨,用于企业自备线路,同步引入国铁大机维修养护,对卑水正线、裴柳支线、杏山支线及车站站线路进行彻底清筛、补砟、捣固,大幅提升线路技术状态,满足铁路运输重载化、高速化需求。另外,对27组主要咽喉道岔进行AT型道岔升级,有效提升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2.实施机车技术升级改造,提升机车牵引性能

实施电机车实施大修技术升级改造,提高机车性能。如车载电源、斩波调速、转向架“滑改滚”、空压机等。同步对电力机车快速开关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断路器综保系统,实现机车断路器快速断开,减少越级顶电现象,降低停电对生产的影响,降低机车故障率和运形成本。

3. 实施自备车辆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运行安全保障

对自备车进行“滑改滚”改造、心盘耐磨技术升级、尾砂车防泄漏改造、车辆轻体化改造。并利用精密点检设备开展鱼雷罐裂纹排查活动等,全面提升自备车装备水平,提升车辆安全性能。

(二)提升运行环境质量

实施有人道口无人化、无人道口远程化改造。为最大限度减少有人看守道口人力资源占用,提升铁路道口的安全防护能力,组织完成百米、高引铺、杨官营、朱庄子等30多处道口远程监控技术升级项目施工。实施铁路沿线封闭治理,采用护网、刺线和水泥立柱的方式,封闭铁路沿线10余公里,为安全行车营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打破了运行提速提效瓶颈,为提升运能创造条件。

(三)构建智能运输体系

1.构建智能调度系统

以物流信息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为基础,不断扩展系统业务功能、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实现按列车运行图行车、调度计划的自动编排,直接下达至机车,自动开放信号、铺图、执行、清钩,提高生产组织及机车作业效率,压减生产调度岗位配置、取消信号操作岗位。

2.构建智能驾驶系统

以高炉铁水运输为试点推行遥控机车作业,直接减少乘务员及调车员等岗位人员配置。

3.构建智能行车系统

组建铁路沿线无线网,数据无线传输至工控网,并与现有的管理网、视频监控网进行“四网融合”,构建铁路运输物联网。实现机车、车辆等移动设备的定位信息、运行状态、调度指令及安控信息与地面联络指挥端的有效交互,准确判断运行环境,提高机车运行效率及运行安全。

4.构建智能运营系统

在道口集控、牵引变电站集控、翻车机集控及“一站多场”成熟应用的基础上,分步构建“集中调度、集中指挥、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调度指挥中心。推行“区域集中”,将17个车站整合为4个区域车站、37处有人道口减为9处、5台翻车机集中1处控制、4座牵引变电站集中1处控制。

5.构建智能检修系统

对线路、信号、机车等主体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动态跟踪、远程监控及诊断分析,对设备隐患形成提前预判,为实现“预知修”提供数据支撑,降低主体设备检停率。

6.构建智能指标管控系统

构建包含生产、设备、财务、人力资源及安保等方面的指标体系,通过集成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并充分挖掘应用,强化指标的自动统计与分析,为细化完善指标体系提供支撑。

四、综合效果

2018年与2021年比较,运输总量由3398万吨增到4872万吨,周转量由56983增到86751万吨公里,机车台日产量由57115吨公里/台日增到69073吨公里/台日,人均劳产率由26689吨/人增到39543吨/人。与此同时,机车综合能耗从86.41kg/万吨公里降到80.50kg/万吨公里,修理费从375.2元/万吨公里降到331.2元/万吨公里、单位成本从5920元/万吨公里降到4566元/万吨公里,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铁路运输是多工种协作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提升铁路运输效能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付建烁)

(审核专家 左站峰)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