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信息数据在地方铁路工务检修中的探索应用

发布日期:2022-07-20 15:39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访问量:?字体 :[ 大 ][ 中 ][ 小 ]

引言

调整运输结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的重大决策,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河北省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最重要的交通大省和物流大省,也是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最艰巨、形势最严峻的省份。为顺利完成河北省运输结构调整目标,必须下大气力贯彻“公转铁”政策。2018-2021年全省地方铁路货运量完成4.31、4.82、4.93、5.45亿吨,伴随着货运量和运输效率的大幅增长,对铁路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传统的铁路检修模式,已无法满足上量的要求。从日常检修提速提质提效、降低生产时间占用、全寿命核算等角度出发,提出了“精准分析、科学维护”的铁路检修模式,探索信息数据在铁路检修中的应用,指导铁路进行全面精准化检测和高度机械化维修,提高“检、养、修”信息化程度,为满足高运量下铁路设备状态稳定提高保障。

一、信息数据在地方铁路工务检修中的实施背景

目前,地方铁路一般管辖线路范围较小,内部管辖的铁路设备检修模式单一,检查手段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经验,“感觉型”检修,设备状态、整修方案信息数据化程度不高,与国家铁路相比,机械化、信息化设备在铁路检修中应用较少,作业效率相对较低,设备状态相对较差。铁路运输企业要提质增效,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依靠传统经验型人工检修模式,与企业发展大相径庭。既要提升设备状态,又要减少人工投入,必须要加强机械化、信息化手段的介入。

二、信息数据在地方铁路工务检修中的应用

通过吸收借鉴国铁经验,把检修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应用流程数字化,构建铁路工务养护维修大数据系统,准确分析和把握设备的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修和机械化修提供数据支撑。

(一)精准定位,建立工务大数据系统

信息数据在铁路检修中的实施应用。一是准确建立设备基础数据台账。丈量里程,核对位置,油刷标记,做到对每一根枕木、每一根钢轨、每一组道岔、每一条曲线与数据库一一对应。二是全面采集设备基础数据,通过铁路轨检小车测量轨距、水平、高低、轨向等各项数据,整理统计超限处所,通过钢轨探伤仪透视钢轨内部伤损变化,判断轻伤、重伤设备,通过车载检测仪、车载便携仪辅助人工添乘掌握动态晃车、蹲车等具体数值、具体位置等信息数据。通过建立铁路工务大数据系统,实现包含线路状态评定、使用周期跟踪、设备精确定位、几何尺寸超限预警等功能,根据大数据分析超前研判,当线路状态即将超出限值时,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指导及时维修。相比传统依靠道尺测量,玄绳检查,人工爬道穿线等方式,数据更加具体、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二) 精准管控,建立工务检修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铁路线路精准定位、系统数据来源以及系统涵盖功能之后,成立专门的分析小组,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目前工务段钢轨探伤周期正线每年5次,铁路轨检小车检测周期每3个月对铁路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测量一次,同时与日常车载仪动态检查、巡道工以及点检人员静态数据测量有机结合起来,每次检测完毕后,把数据录入铁路工务大数据系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摸索变化规律、指导作业计划、跟踪作业效果。并且坚持在各个方面人员配备上坚持专业修、机械修、集中修,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针对检查出的设备隐患问题,分三个安全等级进行管控,明确问题填报、流转和销号流程。按问题状态和问题性质进行汇总统计建立问题库台账,建立督察督办制度,三级隐患问题每天通过早交班会进行督办处理,强化过程管控,确保重点隐患问题优先处理,处理后技术科室现场检查确认,实现问题闭环管理。

(三)精准施策,实施地方铁路机械化检修

通过建立铁路工务大数据系统,对线路动静态几何尺寸变化趋势,钢轨疲劳程度等信息有了全面通盘掌握,对铁路检修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以数据为基础,精准实施地方铁路机械化检修。地方铁路机械化检修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依靠手抬肩扛,有少量的起道机、撬棍、锹、镐等初级机械化工具,木道尺测量轨距水平,精度低检测速度慢,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作业效率较低,主要依靠人多力量大,老人经验管理,作业工具和检测工具比较落后;第二阶段,引入部分中小型铁路内燃工机具,捣固机、起拨道机等,此阶段作业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作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第一阶段管理理念基本相同,还是靠经验、靠人工,摆脱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第三阶段,实现高度机械化检修模式。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更换砼枕,作业效率提升了5倍;采用大型机械化捣固作业车,30个人每天2小时,30天完成100公里米铁路线路捣固整修作业任务,作业质量、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近百倍,线路几何尺寸得到明显改善;采用铁路轨检小车实现了每一米轨距水平几何尺寸测量,同步分析绘出变化趋势图;采用钢轨探伤仪定期给钢轨“B超体检”,防患于未然;采用车载检测仪每天检测线路动态状况数据化统计显示变化趋势、峰值大小,有效预防严重晃车和掉道风险。通过建立铁路工务大数据系统,对铁路伤损钢轨、几何尺寸变化等情况能够清晰掌握,精准检和精准修为材料采购计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直观看出哪个点位最需要优先更换,材料备件直接送达,减少中间倒运环节,确保在最经济的前提下,优先治理最为严重的铁路隐患问题,促使有限的材料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减少材料浪费。总之,随着地方铁路运输企业提质增效改革不断深入,高度的机械化检、机械化维修,大数据综合分析,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三、信息数据在地方铁路工务检修中的实施效果

实现了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双下降。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在铁路工务检修中的应用,促使铁路检修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实现了由“故障修”向“预防修”转变。以首钢矿业公司运输部为例,工务段一年处理铁路隐患问题490余项,起道30530米,拔道5280米,改道20120米,调整轨缝29530米,检修道口107处,检修道岔109组,更换钢轨4067.5米,更换辙叉28组,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采用了机械配合人工模式更换砼枕,全年累计更换铁路砼枕1600余根,800人的工作量,而实际投入仅300人,全年换枕木一项工作节省500人。采用了铁路大型捣固车作业,平均每天作业3公里,与传统人工起拨道相比,不仅作业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施工作业后的线路质量保持时间大幅增加,而且将线路工从最繁重的起道、拨道、捣固作业中释放出来,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优化了施工工序,采用捣固车一站式作业模式,同时人工配合可进行更换胶垫、处理吊板、更换鱼尾板和砼枕方正拉杆等工作,减少后期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120万元。

四、结束语

目前铁路企业迫切需要一套灵活的、高效的、集中的管理系统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以信息数据为引领,加强检修机械化手段投入,提升地方铁路设备质量,是地方铁路工务检查维修新模式的积极尝试。通过地方铁路工务检修信息数据的应用,辅以机械化检修,结束了传统的靠人工起道、拨道、捣固的地方铁路检修历史,在地方铁路运输企业中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提升了铁路检修管理水平,适应运输增量对维修发展的新需求。(付建烁)

(审核专家 左站峰)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