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措施

发布日期:2022-04-20 16:57信息来源:河北交通报访问量:?字体 :[ 大 ][ 中 ][ 小 ]

目前,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突破8000公里,由建设为主步入养护为主。高速公路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产品,其合理、科学的养护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养护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运行效率、营运效益和服务水平。

高速公路具有通行流量大、车辆行驶速度快、封闭控制方式等特点,其路上养护施工受到正常通行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较大,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故其施工安全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建设、轻养护观念的影响,导致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水平没有与建设水平同步发展,养护基础较为薄弱,亟需得到充分改善。

一、引起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综合分析近几年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通常易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

(1)人员着装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养护作业人员存在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不系安全带等行为以及服装反光效果差,无安全防护等。

(2)未按要求设置施工安全设施。包括缺少规范的施工告示、禁令、警告标志牌,施工反光路锥设置长度不足,缺少其他安全防护设施等。

(3)未经批准擅自施工。原则上,施工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组织方案执行,做好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才能保证作业安全。而有些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未经批准擅自施工,施工方案和保护措施不完善,甚至没有设置任何施工标志和必要安全设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

(4)施工现场无人维护施工标志、安全设施以及引导交通。施工标志和安全设施,容易被通行的车辆碰倒或损坏,如果无人员及时恢复,会导致施工封闭区域被破坏或者设施诱导效果不足,导致交通事故。车流量大的情况下,若无人员进行交通引导,极易引发拥堵。

(5)个别养护人员随意穿行,离开作业封闭区域。施工机械、作业车辆随意停放,不按规范操作等。

二、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的安全管理对策

(一)强化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1)严格把控养护施工准入关。施工许可的审批需要纳入安全考核机制,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事项,还要对施工单位是否出现过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等与施工作业安全相关的条件进行全方面审查和考量,逐渐建立养护市场准入制度。

(2)加强养护施工安全合同管理。制订内容全面、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合同,以法律手段督促养护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实现无安全生产合同就无法通过养护作业申请。另外,强化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合同,同时购买作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促使养护人员安心工作。

(3)加强养护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养护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经常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促进养护作业人员提升安全意识和职业技能。

(4)加强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敦促施工单位完善和细化养护作业现场各类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养护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范作业。

(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明确施工作业控制区布置。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养护施工要考虑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作业控制区6个区域的长度。

(2)落实施工现场安全保畅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人员的要求,确保相关人员责任落实到位。现场人员必须规范着装,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强化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作业车辆的管理。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指挥,保持作业安全距离,防止大型设备因视角盲区发生安全事故。

(3)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分工明确,并进行提前演练。

(4)高度重视夜间及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安全管理。考虑到部分养护施工不可避免的要在夜间或恶劣气候条件进行,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做好物资和人员的准备,强化施工作业控制区警示效果。

(三)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制度管理

(1)建立安全例会制。建立施工安全例会制度,每月或每周对安全工作情况开展总结和分析。每天召开班前会,施工单位全体作业人员参加,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下达当日的养护作业工作任务,由施工安全管理专职人员强调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安全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提醒作业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尽职履责、安全作业。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督导相应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针对性整改,防微杜渐。

(3)建立培训和教育制度,将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化。进一步提升养护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养护技能。养护作业人员需定期进行养护作业相关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养护作业人员逐步掌握职业技能,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避免因技能欠缺导致错误操作、避免因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操作失误等安全问题,保障养护作业人员自身安全。

(4)建立危险源辨识与告知制度。根据高速公路养护作业经验和现状,分析驾驶人、车辆、施工道路、环境、施工区域和设备以及养护作业人员等方面的危险因素,经过研究论证后形成危险源辨识和告知制度下发,并保证贯彻落实。危险源辨识和告知制度不能流于表面形式,不仅仅是签字就完事,对未按要求落实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5)提升养护施工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智能化、信息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应鼓励养护施工单位增加养护资金投入、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大数据为核心,提升养护智能化、无人化水平,以此减少传统人工养护模式的弊端,有效降低养护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提升养护作业安全性。(高燕)

(审核专家 王一臣)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 冀ICP备13004026号-3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分辨率1280*720以上;
访问量: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版权所有: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网站标识码1300000014冀ICP备13004026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2299号

维护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宣传中心

主办单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