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远亲不如近邻”,自从搬到现在居住的房子,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邻居是一家六口,我们管老夫妻叫叔叔阿姨,与他们的女儿女婿兄妹相称,他们的外孙子、外孙女亲切地喊我们伯伯、大姨。
早前装修时,邻里之间便互相串门看各家装修的风格,以便选取最优方案。那时,我们便经常沟通。
等我们都搬进新家,更是经常串门。叔叔烙的饼特别好吃,每次烙饼便给我家送两张,儿子吃着饼跟我说:“妈妈,去跟爷爷学做烙饼吧,太好吃了!”我做的菜粥也还不错,每次做之前都会跟阿姨打个招呼,让他们少做点,晚点我就会送去一盆菜粥。有时叔叔烙饼,我做杂烩菜,两家就凑在一起吃。每次聚在一起吃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很是热闹。
有一次,我们夫妻出门有急事,拜托叔叔阿姨帮忙照顾一下孩子。结果叔叔阿姨中午给孩子蒸了米饭,炒了四个菜。等我们忙完回家,孩子立刻向我们炫耀:“我爷爷和奶奶做了一桌子菜,太好吃了,他们老给我夹菜,我都吃撑了。”后来,孩子老盼着我们出门,以便他去爷爷奶奶家蹭个饭,当个“座上宾”。
每次出门旅行,我们就把家里的钥匙放在他们那里,万一家里有情况时,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下。当然,不管谁家出门旅行,礼物与特产都会给对方带一份。在外旅行时,也会偶尔打电话问候,看看家里是否有什么情况,这也让我们在外旅行的心踏实不少。
叔叔阿姨的女儿叫小娜,是一名儿科医生,性格开朗,为人热情。楼里谁家的小孩有点儿头疼脑热的,都找小娜给瞧瞧。为了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小娜还特意买了一个医用听诊器放在家里,给邻居们节省了不少去医院问诊的时间,也让孩子们能早确诊、早治疗、早恢复。
去年叔叔因为心脏不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术后身体机能恢复得很慢。今年阿姨的身体也经常出现问题,于是小两口决定带阿姨去北京的大医院检查一下,叔叔负责在家接送孩子,还把孩子们的爷爷从老家接过来帮忙。临出门时小娜给我打电话,让我有时间帮忙照应着家里。
叔叔是一个特别自觉的人,轻易不会麻烦别人。一天晚上我下班后,叔叔来敲门,我一看叔叔的脸色不太好,裤子上还有很多土。因为叔叔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我立马警觉起来:“叔叔,您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叔叔说:“刚才我去学校接孩子时,在学校门口摔了一跤,现在感觉头很晕。”一听这话,我立即对叔叔说:“叔叔,快去家里换衣服,我现在带您去医院检查。”出门时,正好隔壁单元的一个医生朋友也闻讯赶来,我俩一起把叔叔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叔叔血压增高得非常明显,其他症状正常,医生让回家静养观察,最好是卧床。各项检查完,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了。到家后,我把自己家的血压仪拿过去,以便叔叔随时测量血压。
一大清早,我担心孩子的爷爷带两个孩子,又要照顾病人没时间做饭,就买了早餐送过去,结果那位医生邻居早就买好了早餐送了过来,甚至比我买的样式还多。
检查期间,小娜从北京打来电话,她说话时一度哽咽:“嫂子,幸亏有你们这些邻居在,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非常理解她当时的心情,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家里两个老人同时得病,放在谁家也是力不从心的事。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工作、生活、家庭都要照顾,所以邻里之间互相照顾显得更为重要。
如今,我们已在这里住了整整11年了,楼里的邻居都已熟识,一出门就热情地打招呼。不管谁家有急事儿,邻居们都会伸出援手,婚丧嫁娶的大事更是主动帮忙,这也才有了这篇文章“邻里和睦 友爱互助”,我也对这几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希望这种相处模式能够感染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互帮互助、与人为善,在和睦的氛围里快乐长大。
(作者系京石公司定州收费站职工)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京石公司定州收费站梁巧平发表散文《邻里和睦友爱互助》
发布日期:2024-05-08 访问量:字体 : [ 大 ] [ 中 ] [ 小 ]
常言说“远亲不如近邻”,自从搬到现在居住的房子,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邻居是一家六口,我们管老夫妻叫叔叔阿姨,与他们的女儿女婿兄妹相称,他们的外孙子、外孙女亲切地喊我们伯伯、大姨。
早前装修时,邻里之间便互相串门看各家装修的风格,以便选取最优方案。那时,我们便经常沟通。
等我们都搬进新家,更是经常串门。叔叔烙的饼特别好吃,每次烙饼便给我家送两张,儿子吃着饼跟我说:“妈妈,去跟爷爷学做烙饼吧,太好吃了!”我做的菜粥也还不错,每次做之前都会跟阿姨打个招呼,让他们少做点,晚点我就会送去一盆菜粥。有时叔叔烙饼,我做杂烩菜,两家就凑在一起吃。每次聚在一起吃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很是热闹。
有一次,我们夫妻出门有急事,拜托叔叔阿姨帮忙照顾一下孩子。结果叔叔阿姨中午给孩子蒸了米饭,炒了四个菜。等我们忙完回家,孩子立刻向我们炫耀:“我爷爷和奶奶做了一桌子菜,太好吃了,他们老给我夹菜,我都吃撑了。”后来,孩子老盼着我们出门,以便他去爷爷奶奶家蹭个饭,当个“座上宾”。
每次出门旅行,我们就把家里的钥匙放在他们那里,万一家里有情况时,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下。当然,不管谁家出门旅行,礼物与特产都会给对方带一份。在外旅行时,也会偶尔打电话问候,看看家里是否有什么情况,这也让我们在外旅行的心踏实不少。
叔叔阿姨的女儿叫小娜,是一名儿科医生,性格开朗,为人热情。楼里谁家的小孩有点儿头疼脑热的,都找小娜给瞧瞧。为了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小娜还特意买了一个医用听诊器放在家里,给邻居们节省了不少去医院问诊的时间,也让孩子们能早确诊、早治疗、早恢复。
去年叔叔因为心脏不好,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术后身体机能恢复得很慢。今年阿姨的身体也经常出现问题,于是小两口决定带阿姨去北京的大医院检查一下,叔叔负责在家接送孩子,还把孩子们的爷爷从老家接过来帮忙。临出门时小娜给我打电话,让我有时间帮忙照应着家里。
叔叔是一个特别自觉的人,轻易不会麻烦别人。一天晚上我下班后,叔叔来敲门,我一看叔叔的脸色不太好,裤子上还有很多土。因为叔叔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我立马警觉起来:“叔叔,您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叔叔说:“刚才我去学校接孩子时,在学校门口摔了一跤,现在感觉头很晕。”一听这话,我立即对叔叔说:“叔叔,快去家里换衣服,我现在带您去医院检查。”出门时,正好隔壁单元的一个医生朋友也闻讯赶来,我俩一起把叔叔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叔叔血压增高得非常明显,其他症状正常,医生让回家静养观察,最好是卧床。各项检查完,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了。到家后,我把自己家的血压仪拿过去,以便叔叔随时测量血压。
一大清早,我担心孩子的爷爷带两个孩子,又要照顾病人没时间做饭,就买了早餐送过去,结果那位医生邻居早就买好了早餐送了过来,甚至比我买的样式还多。
检查期间,小娜从北京打来电话,她说话时一度哽咽:“嫂子,幸亏有你们这些邻居在,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非常理解她当时的心情,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家里两个老人同时得病,放在谁家也是力不从心的事。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工作、生活、家庭都要照顾,所以邻里之间互相照顾显得更为重要。
如今,我们已在这里住了整整11年了,楼里的邻居都已熟识,一出门就热情地打招呼。不管谁家有急事儿,邻居们都会伸出援手,婚丧嫁娶的大事更是主动帮忙,这也才有了这篇文章“邻里和睦 友爱互助”,我也对这几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希望这种相处模式能够感染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互帮互助、与人为善,在和睦的氛围里快乐长大。
(作者系京石公司定州收费站职工)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