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窗子有些脏了。夜晚灯亮时,对面灯火辉煌的高楼之间,那一片楼层较低的楼顶,远远望去,像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顶楼的造型,则像港口行驶的游船。
自从发现这个独属于我和高楼的秘密,此后,观窗这件事便令我乐此不疲。毕竟仅凭一点点想象力,就可以毫不费力回想起那些年在香港的美好时光。
我常去的地方是香港的港岛,一个被我称作“最”香港的区域。
每次购买一张廉价机票,在河南洛阳中转1个小时,通常于傍晚便可以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廉价机舱的座椅很硬、座位间距短,令人无心观赏风景。但降落时,我依然会凑近舷窗。飞机巨大的翅膀掠过海面,一副四通八达的路景很快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维罗利亚港口灯火通明、船只交替作业不停、长长的大桥上车流涌动……是内陆长大的我不曾得见的样子。
走出机场,不着急的话,我常会选择乘坐巴士。比起120港币一张的地铁票,40港币的A11显得格外亲民。且冷气十足又宽敞舒适的巴士比拥挤的港铁更适合慢下来观察这座城市。
巴士路线固定,印象里,总会穿过一座长桥。尽管已是傍晚,海面上船只依然密集,码头亦是一派灯火通明。这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此刻,海上的喧嚣恰到好处与沉寂的远山融为一体。余晖中,彩色的集装箱像整齐的积木,经勤劳的海员之手重新排列组合,运往全球各地,在看似平静的海水之间织就财富。可惜巴士继续前行,我只好短暂掠过这片大海,遗憾与远山和海船告别。
我住在港岛炮台山的城市花园,在到达目的地的途中,最令我期待的另一站则是繁华的中环。即使在空调的冷气中昏昏欲睡,但听到中环的播报,也一定会睁开眼睛。
中环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从太平山坐缆车下来即可到达。这里遍布银行和高档商场。参天的高楼鳞次栉比,穿过无数霓虹,稳稳伫立在中环不灭的夜色中。一次,友人曾打趣,说某银行的楼顶修建了形似炮塔的建筑,意为轰掉竞争对手。然而对面不甘示弱,请风水大师修改大楼造型,成功抵挡了炮弹。这些虽是茶余饭后的趣谈,但中环形状各异的高楼,却无疑是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夜风之下,那些一眼望不到顶的高楼,正是香港繁华的见证。
但巴士其实并不穿过这些高楼大厦。相反,它从桥下隧洞而过。有轨电车、汽车、摩托车上,各色打扮新潮的青年匆匆穿过隧道里花里胡哨的广告牌和墙壁涂鸦,将长长的身影融于一隅繁华灯火之中。此时此刻,精致与市井都被收纳于这小小一方车窗里,独处异乡的惶恐也会随之退去,这大抵是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到达港岛通常已是深夜,拖着大小行李从巴士上下来,潮湿的水汽很快攀上皮肤,发丝也变得毛躁,根根立起。但粘腻的不适并不能阻挡我奔向地铁口那一家咖喱鱼蛋——8港币,老板会装上满满一碗,再浇上一勺辣酱,一路的疲劳很快随着一碗热腾腾的咖喱鱼蛋下肚而消失无踪。如果还有力气,可以穿过菲佣遍地的天桥,到桥对面的春夏秋冬火锅店品尝一份猪蹄火锅。这里的青菜不似内地那样精致摆盘,只装在小竹筐中端上来,很是质朴。我在升腾的水蒸气中,将软糯猪蹄沾上豉汁,看老板娘讲着一口粤语、摇着折扇,看电视里播放的某部从未看过的港剧。没人会赶你走,因此常常吃到后半夜也浑然不觉。
港岛生活步伐缓慢,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叮叮车。这是香港最古老也最便宜的有轨电车。车型细长瘦小,与港岛狭窄逼仄的街道很是相配,车子到站时,会发出“叮叮”的声音。我喜欢在夜晚搭乘,从炮台山坐到铜锣湾只需要两站地。从前门上车,一路蹿到天台,可以看到所有最具香港代表性的照片拍摄地——老旧的高楼之间五光十色,“SASA”“卓悦”“龙城大药房”等熟悉的灯牌挂满两侧,与现代化的SOGO、时代广场形成鲜明对比,在寸土寸金的铜锣湾争夺一席之地——他们鳞次栉比、新旧交织,在夜风与霓虹中静静叙述着香港的过去与未来。
如果说城市有城市的魅力,香港的岛屿则有另一番风情。
在过往的随感与上学期间的作业中,我常常提到长洲岛。这座距离香港10公里的小岛,只需要一张从北角出发的船票即可抵达。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时忽然遇到暴风雨,站在甲板上,目之所及只有巨大海浪低沉咆哮,劲风晃得人站立不稳——那一刻,切实感受同自然相比,人类是如此渺小。但又记得登岛后,我们躲在岛上一家拥有暖黄色灯光的咖啡书屋躲雨,透过澄透玻璃窗,闻着咖啡香气,听雨打在石板小巷路上,闷钝却悦耳。自然赐予人类什么,有时也取决于一念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记忆,随着我每次望向窗户时都会涌现:迪士尼的魔术师永远掉不到地上的帽子、诚品书店每次都烫嘴的牛排、铜锣湾过万圣节时戴面具的青年男女、兰桂坊失意女青年随着爵士摇摇晃晃……
那些动人的岁月里,维多利亚港汽笛长鸣,太平山有雾也有星光。
如今香港已回归祖国26周年,我离开香港也已有7年之久。时光如水一般,在岁月里不着痕迹流淌,但幸好,那些故事没随时间退淡,只是被不断修复成色彩艳丽的旧电影,时刻等待着,在记忆里立等可取。
它们是窗边一隅的高楼万丈,是记忆里的灿烂如昨,也是每每想起香港时,心底的那一份烟火盛放。
而我,会永远永远,热爱并珍藏。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厅宣传中心刘练发表散文《献给记忆中的维多利亚》
发布日期:2023-07-05 访问量:字体 : [ 大 ] [ 中 ] [ 小 ]
我家的窗子有些脏了。夜晚灯亮时,对面灯火辉煌的高楼之间,那一片楼层较低的楼顶,远远望去,像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顶楼的造型,则像港口行驶的游船。
自从发现这个独属于我和高楼的秘密,此后,观窗这件事便令我乐此不疲。毕竟仅凭一点点想象力,就可以毫不费力回想起那些年在香港的美好时光。
我常去的地方是香港的港岛,一个被我称作“最”香港的区域。
每次购买一张廉价机票,在河南洛阳中转1个小时,通常于傍晚便可以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廉价机舱的座椅很硬、座位间距短,令人无心观赏风景。但降落时,我依然会凑近舷窗。飞机巨大的翅膀掠过海面,一副四通八达的路景很快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维罗利亚港口灯火通明、船只交替作业不停、长长的大桥上车流涌动……是内陆长大的我不曾得见的样子。
走出机场,不着急的话,我常会选择乘坐巴士。比起120港币一张的地铁票,40港币的A11显得格外亲民。且冷气十足又宽敞舒适的巴士比拥挤的港铁更适合慢下来观察这座城市。
巴士路线固定,印象里,总会穿过一座长桥。尽管已是傍晚,海面上船只依然密集,码头亦是一派灯火通明。这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此刻,海上的喧嚣恰到好处与沉寂的远山融为一体。余晖中,彩色的集装箱像整齐的积木,经勤劳的海员之手重新排列组合,运往全球各地,在看似平静的海水之间织就财富。可惜巴士继续前行,我只好短暂掠过这片大海,遗憾与远山和海船告别。
我住在港岛炮台山的城市花园,在到达目的地的途中,最令我期待的另一站则是繁华的中环。即使在空调的冷气中昏昏欲睡,但听到中环的播报,也一定会睁开眼睛。
中环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从太平山坐缆车下来即可到达。这里遍布银行和高档商场。参天的高楼鳞次栉比,穿过无数霓虹,稳稳伫立在中环不灭的夜色中。一次,友人曾打趣,说某银行的楼顶修建了形似炮塔的建筑,意为轰掉竞争对手。然而对面不甘示弱,请风水大师修改大楼造型,成功抵挡了炮弹。这些虽是茶余饭后的趣谈,但中环形状各异的高楼,却无疑是一道令人惊叹的风景——夜风之下,那些一眼望不到顶的高楼,正是香港繁华的见证。
但巴士其实并不穿过这些高楼大厦。相反,它从桥下隧洞而过。有轨电车、汽车、摩托车上,各色打扮新潮的青年匆匆穿过隧道里花里胡哨的广告牌和墙壁涂鸦,将长长的身影融于一隅繁华灯火之中。此时此刻,精致与市井都被收纳于这小小一方车窗里,独处异乡的惶恐也会随之退去,这大抵是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到达港岛通常已是深夜,拖着大小行李从巴士上下来,潮湿的水汽很快攀上皮肤,发丝也变得毛躁,根根立起。但粘腻的不适并不能阻挡我奔向地铁口那一家咖喱鱼蛋——8港币,老板会装上满满一碗,再浇上一勺辣酱,一路的疲劳很快随着一碗热腾腾的咖喱鱼蛋下肚而消失无踪。如果还有力气,可以穿过菲佣遍地的天桥,到桥对面的春夏秋冬火锅店品尝一份猪蹄火锅。这里的青菜不似内地那样精致摆盘,只装在小竹筐中端上来,很是质朴。我在升腾的水蒸气中,将软糯猪蹄沾上豉汁,看老板娘讲着一口粤语、摇着折扇,看电视里播放的某部从未看过的港剧。没人会赶你走,因此常常吃到后半夜也浑然不觉。
港岛生活步伐缓慢,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叮叮车。这是香港最古老也最便宜的有轨电车。车型细长瘦小,与港岛狭窄逼仄的街道很是相配,车子到站时,会发出“叮叮”的声音。我喜欢在夜晚搭乘,从炮台山坐到铜锣湾只需要两站地。从前门上车,一路蹿到天台,可以看到所有最具香港代表性的照片拍摄地——老旧的高楼之间五光十色,“SASA”“卓悦”“龙城大药房”等熟悉的灯牌挂满两侧,与现代化的SOGO、时代广场形成鲜明对比,在寸土寸金的铜锣湾争夺一席之地——他们鳞次栉比、新旧交织,在夜风与霓虹中静静叙述着香港的过去与未来。
如果说城市有城市的魅力,香港的岛屿则有另一番风情。
在过往的随感与上学期间的作业中,我常常提到长洲岛。这座距离香港10公里的小岛,只需要一张从北角出发的船票即可抵达。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去时忽然遇到暴风雨,站在甲板上,目之所及只有巨大海浪低沉咆哮,劲风晃得人站立不稳——那一刻,切实感受同自然相比,人类是如此渺小。但又记得登岛后,我们躲在岛上一家拥有暖黄色灯光的咖啡书屋躲雨,透过澄透玻璃窗,闻着咖啡香气,听雨打在石板小巷路上,闷钝却悦耳。自然赐予人类什么,有时也取决于一念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记忆,随着我每次望向窗户时都会涌现:迪士尼的魔术师永远掉不到地上的帽子、诚品书店每次都烫嘴的牛排、铜锣湾过万圣节时戴面具的青年男女、兰桂坊失意女青年随着爵士摇摇晃晃……
那些动人的岁月里,维多利亚港汽笛长鸣,太平山有雾也有星光。
如今香港已回归祖国26周年,我离开香港也已有7年之久。时光如水一般,在岁月里不着痕迹流淌,但幸好,那些故事没随时间退淡,只是被不断修复成色彩艳丽的旧电影,时刻等待着,在记忆里立等可取。
它们是窗边一隅的高楼万丈,是记忆里的灿烂如昨,也是每每想起香港时,心底的那一份烟火盛放。
而我,会永远永远,热爱并珍藏。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