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时光如流。一年一度,不知不觉中新春已循例到来。
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最盛大的节日就是“过年”了。在老百姓眼里,春节是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节日。人们常说岁月是长河,那么这年便是一个小小的港湾。悠悠百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年又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每一站都注入新的感觉、新的活力,因之日月才长新,人丁才兴旺。
高高兴兴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进了腊月门儿,尽管数九寒天,冰天冻地,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贴年画、贴春联、燃礼花、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迎春接福,古老而又新鲜的年味儿渐渐浓烈起来,这就是“大年”的魅力!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常常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新年的到来。过年,能吃上油条、麻花,花生、瓜子,能多吃几颗水果糖,多吃几顿猪肉炖粉条……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放开肚皮可劲“造”,平时填满玉米面的肚子撑得溜圆,结果消化不良半夜闹肚子。
物质短缺时代的孩子怎能不盼过年!过年,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满足是能吃到各种各样好东西。岂止是孩子,大人又何尝不盼过年!过年,意味着平时只供应半斤的猪肉变成了二斤,三两油变成了五两,半斤豆腐变成了一斤……劳累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像样地解解馋了。如今,孩子们对过年已经不那么当回事了,因为他们天天都在过年。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不明白,爸爸妈妈那时会对花生米、水果糖充满激情。
现在,大人们也在天天过年了。就说吃,平时的餐桌与过年已没有本质差别。吃肉要吃瘦,吃鱼要吃活,吃菜要吃鲜,窝窝头反倒成了香饽饽。过去,爱说市场繁荣、购销两旺,逢年过节,报纸、广播就把这两句话炒得爆响,以至于成了经典性的新闻语言;如今,逢年过节,报纸、广播已不这么说,可是,今天的人们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市场繁荣、购销两旺,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创造着新的繁荣。
那时,过大年的氛围,永远让人回味无穷。那是一个团圆、祥和的春节,一场欢乐、喜庆、热闹的盛典。火红的腊月里,人们打扮自己,脱颖而出一个新的自我,心貌焕然沉浸在年节的喜悦里。人人抛洒着情爱,胸怀如蓝天般净、寰宇般广,人们的心底都弹奏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烟火人间原是这般可爱!
过大年还是凝聚,凝一个祥和安泰,凝一个欢乐喜庆;聚人间真善美,聚天地精灵秀。俗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体现出人们对团聚的强烈期盼。大街上,人人笑脸盈盈,个个文明礼貌,平日里怨气十足的气顺了,愁眉紧锁的心平了。难怪古往今来一切的假恶丑都要在大年的神圣里敛性些,小偷大盗也忌讳在大年里伸出肮脏的手,似乎天地间凛凛然有一个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绝对权威存在着。
生活中,尽管人生之旅常有祸灾哀伤、坎坎坷坷,然而年像一个公允慈祥的老人,把温馨和抚慰等同地赐予人间,连垂危的病人也坚持着要吃上大年的饺子。积淀的恩恩怨怨在这大年的氛围里淡化,年唤醒生的渴望、美的希冀,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
从古至今,乾坤朗朗,过年的权力人人具有且同享。权高富极的人过,位低贫穷的人也过;阖家团圆祖孙同堂者过,鳏寡孤独浪迹天涯者也过。尽管衣食环境不同,层次各异,但人人都在大年赐予的平等里共享着欢乐。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大节,它不因时代的变化而辍止,大年涵盖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优良德风。在每个人的心中,国家——家庭——个人永远风雨同舟、悲欢与共。企盼国家繁荣昌盛,祝愿家人幸福康宁。年使这个永恒的道德主题和精神风貌发扬光大。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过年真好,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过年的习俗。我常天真地想,要是能天天过年就好了。然而,年终究是要过去的,但愿随年而来的那种人和春风,那种文明礼让,和睦共进的新风,不会随年而去。(作者系衡水市交通运输局职工)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
衡水市交通运输局郭俊禹发表散文《过年,真好》
发布日期:2023-02-01 访问量:字体 : [ 大 ] [ 中 ] [ 小 ]
岁月匆匆,时光如流。一年一度,不知不觉中新春已循例到来。
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最盛大的节日就是“过年”了。在老百姓眼里,春节是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节日。人们常说岁月是长河,那么这年便是一个小小的港湾。悠悠百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年又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每一站都注入新的感觉、新的活力,因之日月才长新,人丁才兴旺。
高高兴兴迎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进了腊月门儿,尽管数九寒天,冰天冻地,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贴年画、贴春联、燃礼花、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迎春接福,古老而又新鲜的年味儿渐渐浓烈起来,这就是“大年”的魅力!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常常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新年的到来。过年,能吃上油条、麻花,花生、瓜子,能多吃几颗水果糖,多吃几顿猪肉炖粉条……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放开肚皮可劲“造”,平时填满玉米面的肚子撑得溜圆,结果消化不良半夜闹肚子。
物质短缺时代的孩子怎能不盼过年!过年,给孩子带来的最大满足是能吃到各种各样好东西。岂止是孩子,大人又何尝不盼过年!过年,意味着平时只供应半斤的猪肉变成了二斤,三两油变成了五两,半斤豆腐变成了一斤……劳累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像样地解解馋了。如今,孩子们对过年已经不那么当回事了,因为他们天天都在过年。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不明白,爸爸妈妈那时会对花生米、水果糖充满激情。
现在,大人们也在天天过年了。就说吃,平时的餐桌与过年已没有本质差别。吃肉要吃瘦,吃鱼要吃活,吃菜要吃鲜,窝窝头反倒成了香饽饽。过去,爱说市场繁荣、购销两旺,逢年过节,报纸、广播就把这两句话炒得爆响,以至于成了经典性的新闻语言;如今,逢年过节,报纸、广播已不这么说,可是,今天的人们才真正了解什么是市场繁荣、购销两旺,我们身处其中,我们创造着新的繁荣。
那时,过大年的氛围,永远让人回味无穷。那是一个团圆、祥和的春节,一场欢乐、喜庆、热闹的盛典。火红的腊月里,人们打扮自己,脱颖而出一个新的自我,心貌焕然沉浸在年节的喜悦里。人人抛洒着情爱,胸怀如蓝天般净、寰宇般广,人们的心底都弹奏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烟火人间原是这般可爱!
过大年还是凝聚,凝一个祥和安泰,凝一个欢乐喜庆;聚人间真善美,聚天地精灵秀。俗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体现出人们对团聚的强烈期盼。大街上,人人笑脸盈盈,个个文明礼貌,平日里怨气十足的气顺了,愁眉紧锁的心平了。难怪古往今来一切的假恶丑都要在大年的神圣里敛性些,小偷大盗也忌讳在大年里伸出肮脏的手,似乎天地间凛凛然有一个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绝对权威存在着。
生活中,尽管人生之旅常有祸灾哀伤、坎坎坷坷,然而年像一个公允慈祥的老人,把温馨和抚慰等同地赐予人间,连垂危的病人也坚持着要吃上大年的饺子。积淀的恩恩怨怨在这大年的氛围里淡化,年唤醒生的渴望、美的希冀,振奋起人性向善的共鸣。
从古至今,乾坤朗朗,过年的权力人人具有且同享。权高富极的人过,位低贫穷的人也过;阖家团圆祖孙同堂者过,鳏寡孤独浪迹天涯者也过。尽管衣食环境不同,层次各异,但人人都在大年赐予的平等里共享着欢乐。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大节,它不因时代的变化而辍止,大年涵盖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优良德风。在每个人的心中,国家——家庭——个人永远风雨同舟、悲欢与共。企盼国家繁荣昌盛,祝愿家人幸福康宁。年使这个永恒的道德主题和精神风貌发扬光大。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过年真好,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过年的习俗。我常天真地想,要是能天天过年就好了。然而,年终究是要过去的,但愿随年而来的那种人和春风,那种文明礼让,和睦共进的新风,不会随年而去。(作者系衡水市交通运输局职工)
责任编辑:王冉冉 审核:张贺贺